当前位置: 球进了直播 > 体育新闻 > 足球新闻

出售伊萨克,纽卡斯尔雄心何在?

 

转会窗关闭,为纽卡斯尔联带来了一种必要的终结感。在经历数周令人疲惫、心烦意乱的动荡后,亚历山大·伊萨克转投利物浦,犹如刺破脓疮,让埃迪·豪得以专注于那些真正属于圣詹姆斯公园、并真心愿意为球队效力的球员。从此,不必再谈如何重新接纳一位已被球迷在上一场比赛中高呼“混蛋”的“失宠英雄”——那已非和解的沃土,更无橄榄枝可伸。

赛季前三轮,因伊萨克去留未决,豪始终未在首发中安排一名正印中锋。如今尘埃落定,纽卡斯尔终于可以重新校准航向。尽管逆风呼啸,但他们在转会市场上的操作却悄然高效,使球队阵容的深度与平衡性较五月时已大有提升。对阵阿斯顿维拉与利物浦的比赛,及时提醒了人们他们仍保有的品质与韧性(至于客场0比0战平利兹联的沉闷表现,越少提及越好)。

从此时起,纽卡斯尔完全有可能迎来一个富有成效、积极向上的赛季。未来不乏期待。短短十余日后,他们便将在欧冠赛场迎战巴塞罗那——这场重量级对决,终有一日或成常态,而今仍如一场辉煌的盛宴,令人心潮澎湃。豪的球队素来在逆境中迸发斗志,他们久经沙场,意志如钢。如今,他们更是已加冕为“认证的冠军”(注:指2023年夺得英联杯冠军)。

然而,将这个夏天描绘为某种胜利,实属不可能。尽管短期内纽卡斯尔尚可无虞,但长远影响却更为模糊。宏大的战略总易受现实冲击,而今夏转会窗的起点——在阔别已久后,俱乐部终于有了可动用的资金——本应是留住伊萨克并与其续约。而终点,却是将队中为数不多的世界级球员,拱手让与那个被他们在联赛杯决赛中亲手击败的对手。

回溯至3月初,时任纽卡斯尔首席执行官达伦·伊利斯在向媒体公布俱乐部年度财务数据时,也曾被问及出售伊萨克的可能性。“众所周知,我们的所有者雄心勃勃,一心为俱乐部谋福祉,”他答道,“因此,从这一角度出发,考虑出售他是荒谬的。”

对于外界将这位瑞典国脚与利物浦等队联系的传闻,伊利斯表示:“我们志在成为顶级俱乐部,因此,这种将我们视为‘次一等’的言论令人不悦,仿佛我们的球员任人觊觎,毫无壁垒。”

若球员本人表达离意呢?“现实是,我们所有球员都签有长期合同,”伊利斯强调,“他们忠于俱乐部。我们并无送走任何球员的打算。”

这些话语,如今听来已如变质的牛奶,散发出刺鼻的酸腐。它们引出了令人不安却切中要害的疑问:这是否意味着纽卡斯尔的多数所有者——沙特公共投资基金——其野心与稳定性,远不如伊利斯所宣称的那般坚定?无论表面如何粉饰,纽卡斯尔是否已向世人证明,他们确确实实处于利物浦“下一档”的位置?这是一种合理的解读。而最终,所谓“长期合同”的保护,竟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空谈。

在此必须重申:伊利斯已不再执掌纽卡斯尔,他因健康原因于今夏正式离任。距他公开自己罹患罕见血液癌症已过去一年。尽管其继任者大卫·霍普金森的任命即将官宣,但如此关键岗位的长期空缺,何以被容忍?何以竟成事实?

体育总监一职同样如此。今年五月,保罗·米切尔上任不足一年便离职,使纽卡斯尔陷入严重被动,俱乐部两大核心管理职位同时悬空。有些事确实无法预见,无法周全,但这意味着连续第二个休赛期,埃迪·豪的上方都笼罩着巨大的管理真空。直白而言,这绝非一家志在顶级的俱乐部应有的运作方式。利物浦嗅到了这一破绽,果断出击。

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在此难辞其咎。以“流程驱动”、长远眼光对待所有投资固然理想,但足球需要的是敏捷与弹性。势头来之不易,却易如反掌地消逝。这或许并非事实,但在重大决策——高层任命、新球场、训练基地——上,纽卡斯尔总给人以拖延、搁置的印象。更糟的是,这已近乎一种疏忽。

又一次,埃迪·豪被留下收拾残局。

过去三四个月,来自纽卡斯尔内部的声音始终一致:伊萨克非卖品。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如此宣称,高层亦如此表态。即便在俱乐部远征东亚期间,伊萨克选择缺席,人们仍坚信能“硬扛到底”,最终将其劝回。当谈及条件时,他们的立场坚定:对伊萨克的估值为1.5亿英镑。

豪在夹缝中艰难周旋。公开场合,他从未直接批评伊萨克的行为。一方面,这被视为一项足球决策:留住伊萨克,无论其多么心生不满,也远胜于签下注定逊色的替代者。豪相信自己有能力感化他。同时,这也是他自上层获得的明确指令。

还有另一层考量,是豪及其团队极为清醒的:若放任伊萨克以罢赛逼宫的方式离队,这对球队其余球员将传递何种信号?这不仅关乎纽卡斯尔在英超格局中的地位——如今更难令人信服地宣称他们是利物浦的真正对手——也关乎行为准则。若故事的结局是“闹一闹就能走”,那么先例已立。

最终,纽卡斯尔的“一致性”在最后一刻土崩瓦解。豪的意志未曾动摇,少数股东杰米·鲁本(在转会事务中积极奔走)的决心亦未改变。他们本欲坚守立场,但随着截止日临近,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浮现:真正的话语权并不在他们手中。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将做出最终裁决,而直至周日晚,俱乐部高层仍不确定决策的走向。

最终,他们屈服了——向一家他们内部高层认为“蓄意破坏其稳定”的俱乐部屈服(利物浦对此强烈否认)。而对方“破坏”的回报,便是夺走纽卡斯尔最宝贵的资产。

当然,有时务实主义无可避免。有时存在一个临界点,或许他们与伊萨克的关系已触及此点——其引发的骚动、不满与混乱,已远超其留队的价值。这些论点,纽卡斯尔如今必须提出,也必须接受。纵有万全之策,他们也未能预料到伊萨克的固执竟如此之强,其破坏力竟如此之大。

归根结底,他们以创英国纪录的巨额转会费,几乎将伊萨克的投资翻倍,而除利物浦外,别无他家愿出此价。于是,1.3亿英镑成交。出售大牌球员,本就是纽卡斯尔的模式,如今亦是每家俱乐部的常态。尽管伊萨克并非他们“想卖”的球员,绝非此时,更非此价,但这笔交易为他们带来了财务安全与再投资的空间。

部分再投资,将约安·维萨带到了纽卡斯尔——这名球员,如同伊萨克,曾在布伦特福德“罢工”,随后利用社交媒体含糊其辞地宣称俱乐部背弃承诺,为离队造势。这就是足球,这就是生意。这提醒着纽卡斯尔自身在食物链中的位置,也让他们看清了谁在自己之下。这并不浪漫,更使他们失去了道德高地的立足点。

至于伊萨克,悲伤与愤怒交织。他是一位优雅的现代前锋,移动如滑行,而非奔跑。退一步看,他理应被视为与穆罕默德·萨拉赫或埃尔林·哈兰德同级别的存在,配得上相应的薪资。他曾为纽卡斯尔带来无尽喜悦,在此书写历史,然而他离去的方式却如此索然无味,彻底抹杀了“传奇”的可能。以罢赛相胁,他已是对豪、对队友、对球迷的公然蔑视。一位美丽的球员,迎来一个丑陋的结局。

本不必如此,但对所有人皆是如此。回到起点,没有了伊萨克,纽卡斯尔如今终于可以前行,庆幸那场旷日持久的闹剧终于落幕。但前行若无伊萨克,意味着前行时缺少一位连续两个赛季联赛进球20+的顶级射手。白纸黑字,铁证如山:这并非雄心,绝非为俱乐部最大利益而为。

伊萨克已去。荒谬,真的。